【媒体之窗】
“电亮”乡村助振兴
铜陵市义安区供电公司聚焦“绿色低碳、美丽宜居、幸福安全”,着力在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打造电气化乡村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
在犁桥村,此前农业生产用电线路架设不规范,欠佳的用电秩序阻碍着农业生产。义安区供电公司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基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理念,通过对现有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创新,研发了智能扫码“共享农排”用电终端,打造了农业生产共享用电的新模式。目前,西联镇犁桥村共安装了“共享农排”点位177个,涉及耕地3650亩,惠及农业生产用户500余户。共享农排实现了扫码刷卡一体化、一表共用、电费实时结算、自动交费等功能。
义安区供电公司在犁桥村深化社区工作站和“光明驿站”建设,建立“四联四办”制度,推出“零感”服务,助力乡村用电服务提升。目前,国网上网智能服务云终端落户于犁桥村政务大厅,该终端充分利用“网上国网”数据资源,实现电费缴纳、电费账单查询、信用卡绑定支付等功能,为群众提供“省力、省时、省钱、省心”的供电服务。
犁桥村有一池碧水环绕村庄,还有五彩绘画装点墙面,村庄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举办“田园艺术节”将文化艺术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义安区供电公司结合犁桥村“田园艺术节”盛会,新建斗门6台区、明塘6台区、箱变明塘3台区,建改高低压线路5千米,提升乡村用电环境。对低压电表箱、低压电缆分支箱美化装饰,让电力设备和自然美景相融。打造全电民宿、智慧路灯、智慧座椅,凸现电气化的便捷和特色。电动汽车充电站、光伏车棚、智能化污水处理等智能设备不断完善。
“电亮”乡村,助力振兴。下一步,义安区供电公司还将以电气化建设为纽带,将犁桥村打造成农村电网现代化、农村能源高效清洁化、农业生产智慧化和农民生活电气化的综合示范点。 (安徽日报)
【部门动态】
我市提前谋划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我市民政、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间强化协作和信息共享,由民政部门提供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家庭等重点对象名册;由乡村振兴部门提供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其他脱贫户等数据,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提供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名册。县区住建部门根据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提供的名册,全覆盖进行农村房屋排查鉴定工作。二是全面排查摸底。县区全面排查摸底2022年全市农村低收入群体共有100户危房改造需求,目前全部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其中,农村易返贫致贫户4户、农村低保户56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7户、因病因灾因意处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17户、其他脱贫户4户、农村低保边缘户2户。三是加强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对发现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给予危房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统筹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住建局)
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乡村财政投入力度不减。 一是稳资金投入。今年全市各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2.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266万元、省财政4232万元、市财政11310万元、枞阳县和郊区财政5931万元,总资金量较上年增加1439万元。二是强产业发展。将产业发展作为财政衔接资金支持的重点,今年全市62%的财政衔接资金(总量达1.6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较上年高出近30个百分点,高出省定目标12个百分点。三是重整合集成。积极探索“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村级资产收益、农户务工就业”的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新模式,引进有机地标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分别在枞阳县和郊区整合102个村5600万元、45个村2300万元,开工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 (市乡村振兴局)